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中宣部舉辦的慶祝建黨100周年專題新聞發布會陸續召開。目前,上海、浙江、江西、貴州、陜西、河北等地均召開了相關主題發布會,各地黨政“一把手”展示成績,謀劃發展,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黨政“一把手”親自宣介,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招牌
建黨百年新聞發布會雖然是“紅色”專題,但記者發現,在緊湊的議題中,“綠色”也是發布會的主角之一。
綜觀各地會議,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各省市黨政“一把手”同時出席會議,均把發布會作為展示生態環保成績的重要宣介渠道,在發言中對各地生態環境保護成就的贊美溢于言表。在記者提問環節,有關“生態”“綠色”“碳達峰”等問題也成為眾多媒體記者關注的焦點。
“紅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綠色是江西最大的優勢,古色是江西最深的底蘊,紅與綠相得益彰、古與今交相輝映?!苯魇∥瘯泟⑵嬖诎l布會一開始就亮明本地的優勢。
在談及江西的良好生態時,劉奇自豪地說道:“去年我們在鄱陽湖監測到的越冬候鳥有63種、68萬只,其中江西‘省鳥’白鶴,全世界只有4000余只,去年我們監測到全世界96%以上的白鶴都在鄱陽湖越冬?!?/span>
貴州生態良好、氣候宜人?!皼鏊臍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貴州旅游的‘金字招牌’,全省夏季平均氣溫在23攝氏度左右,夏天不用開空調,是天然大空調;豐富的森林植被釋放出大量的負氧離子,是天然大氧吧,已成為眾人向往的避暑養生勝地?!卑l布會上,貴州省省長李炳軍向中外記者這樣推介貴州的“大氧吧”。
上海市市長龔正透露的“千座公園計劃”讓人對上海格外羨慕。龔正表示,“十四五”期間上海人均綠地面積將在目前8.5平方米的基礎上再增加1平方米多,基本實現“出門5分鐘-10分鐘有綠,騎車15分鐘有景,車行30分鐘有大型公園”的目標。
“我們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在總結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成績時,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首先揭短、直言不諱,“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我們是有過大教訓的。秦嶺違建事件發生以來,全省上下痛定思痛,牢記‘國之大者’,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經過努力,令人欣喜的是,有著優異生態環境“天然指示器”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獨葉草,最近在秦嶺海拔2700米以下的區域首次發現。
對本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成績主動“爆料”、親自“代言”甚至敢于“揭短”,表明了“一把手”們對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也表明了對本地生態保護成果的自信。
生態環保碩果累累,堅定治污信心
通過新聞發布會傳出的信息可以看到,與祖國取得的輝煌成就相伴,各省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頗豐。
發布會上,“一把手”們細數了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績——
浙江積極推動“兩山”轉化,構建常態化GEP核算應用體系;
貴州全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2.9%;
陜西實施退耕還林還草2832萬畝,黃河沿線860萬畝流動沙地得到固定或者半固定;
河北累計完成冬季清潔安全取暖“雙替代”工程改造1125萬戶,淘汰整治“散亂污”企業13.2萬家;
上海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目前第三產業已經超過了70%。
砥礪奮進,碩果累累,通過努力,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天更藍。河北PM2.5濃度從2015年的74微克/立方米降至去年的44.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40%,今年1月-5月下降11.1%。
水更清。貴州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100%保持優良,每年為長江、珠江輸送優質水源1000多億立方米。
山更綠。秦嶺陜西段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72.95%,生態環境不斷得到優化。
生物多樣性持續好轉。江西鄱陽湖江豚總數近年來不斷增長,有近500頭。贛江南昌段常常能夠見到江豚在戲水。
此外,中國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有力舉措還獲得國際社會認可。2017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如今的贛鄱大地,開窗有景、出門見綠,呈現出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秀美畫卷?!?/span>
“貴州‘山地公園省’成為近悅遠來的宜居家園、旅游樂園、鄉愁故園。”
正如“一把手”們所說,越來越多的藍天碧水凈土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這些成績,也進一步堅定了各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強決心。
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搶抓綠色發展先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國各省市有何新謀劃,又將如何繼續發展?發布會上,各省市結合實際,瞄準國家發展戰略,對本區域發展謀篇布局。
抓住中部地區發展機遇——
江西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省份,明確在中部崛起過程中要堅持以綠色為導向,全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江西省省長易煉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力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尤其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包括推動長江大保護,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根本性整治,讓江西的生態優勢進一步凸顯出來,并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
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陜西省省長趙一德表示。黃河在陜西境內有719公里,流域總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在全省分別占到65%、76%和87%。所以保護好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對陜西乃至全國都十分重要。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趙一德明確,下一步,陜西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規劃,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河北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始終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在產業轉移、生態建設、交通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介紹,河北將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實推動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堅持聯防聯控聯治,加強大氣區域治理、水系上下游流域治理、土壤屬地治理,建立京冀、津冀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圍繞打造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國際碳金融中心——
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上海將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推動實現綠色發展?上海市副市長陳寅介紹,上海市將以全國碳交易市場為基礎,打造國際碳金融中心。努力做到“三個著力”:一是著力推進碳金融業務創新,積極探索碳金融的現貨、遠期等產品,支持碳基金、碳債券、碳保險、碳信托等金融創新。二是著力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的投融資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三是著力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密切跟蹤和關注碳中和進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建立適應碳中和需求的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更好地服務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綜觀這些布局舉措,一個不變的宗旨是,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始終。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地實施,必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大的綠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