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相干塔半干法煙氣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由北京科技大學技術團隊于 2005 年研發出的一種與我國國情緊密相結合的半干法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經中鋼協權威鑒定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極具推廣價值,此技術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對半干法脫硫技術的壟斷,填補了我國半干法煙氣脫硫技術的空白,不僅為國內用戶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成功推向了國外市場。
"該技術前后經數位教授博導、30 余位博士、100 余名碩士、100 余名工程技術人員的十余年前仆后繼的持續創新,已由最初的第一代產品升級到第三代,榮獲了 5 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200610114609.7; 201110149776.6; 201720915892.7; 201820587458.5; 201920513803.5)、5 項技術獎,已成為國內半干法脫硫市場上的主流技術之一,獲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應和深厚的技術積淀。該技術可廣泛適用于冶金、電力、焦化、陶瓷、玻璃、水泥、化工等多種行業的半干法煙氣治理。
為了適應鋼鐵、焦化、電力、建材等行業超低排放的新形勢,并根據不同行業的煙氣特點,北科環境技術團隊有針對性地成功推出以下系列產品:......
煙氣入口設計在脫硫塔中下部,入口處裝有專門設計的脫硫塔攪拌器。含有較多活性 CaO 成份的循環灰經給料機和噴射器,投入脫硫塔參與脫硫反應。
攜帶脫硫劑的煙氣在脫硫塔內向上流動,在運動過程中生石灰石與水、SO2 進行系列反應,生成 CaSO3和 CaSO4 等副產物。反應后的脫硫灰隨煙氣進入布袋除塵器,經布袋除塵器捕捉,沉積在除塵器底部的灰斗內。除塵器灰斗下部設有出料口,直接進入螺旋輸送機、加濕裝置。在除塵器灰斗出料口安裝變頻給料裝置,以控制進入脫硫塔的脫硫灰量。
在密相塔內部脫硫工藝參數條件下,少部分大粒徑顆粒落入脫硫塔灰斗內,通過脫硫塔灰斗底部設置的噴射器輸送的循環灰直接送入至脫硫塔內繼續參與脫硫反應,使脫硫灰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循環利用。凈化后的煙氣由引風機送至煙囪達標排放。新料采用生石灰石或消石灰石,在脫硫裝置側加入。
在除塵器灰斗底部設有排灰裝置,失效的脫硫灰作為脫硫副產物由排灰裝置排出至副產物倉,經副產物倉定期排至密封罐車外運。
技術特點
半干法密相干塔脫硫除塵工藝技術與其他同類技術相比,具有“三高三省四杜絕”的顯著特點脫硫效率高——脫硫塔塔體容積大,脫硫系統脫硫劑高循環倍率,塔體內灰濃度高,煙氣與脫硫劑接觸充分,可唯一可實現多級串聯的半干法工藝、可有效保證脫硫效率> 99%。
同步率高——脫硫灰多線路外循環,系統多重保障、完全實現與主生產線同步運行,轉動設備包括羅茨風機、給料機、雙軸加濕機,故障率極低。
協同效應高——能同時脫除 HCL、HF、SO3、汞、重金屬、二噁英等有害物質。
占地省——脫硫與除塵一體化布置,充分利用縱向空間,縮小系統占地面積
投資省——滿足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標準的條件下,密相干塔技術的綜合投資比活性焦工藝省 1/3 以上,比濕法脫硫工藝(算上脫硫、脫白、濕電、脫硫廢水處理等設施的投資)省 1/5 以上 。
運營省——系統壓降小(塔體 <500Pa),主引風機功率低,耗電省;鈣硫比低(1.2~1.4),脫硫劑省;溫降低(20~30 度),后續脫硝需要補充能源省;運行維護簡單,人員省。
杜絕廢水——脫硫除塵系統工藝水消耗量小,整個系統為干態、無廢水排放,塔體及煙囪無需防腐
杜絕板結——循環脫硫劑與水在塔外加水預混后進入反應器,循環脫硫劑活性大大提高,避免塔內板結。
杜絕塌床——塔內整體密相、無需床層、無需凈煙氣循環、脫硫灰“內循環 + 外循環”抗煙氣波動能力強,無塌床風險。杜絕白煙——出口煙溫高于露點,無需煙氣二次加熱排放,無白煙。